八十年代“皇家刊物”《青春》的诞生
栏目:重要通知 发布时间:2024-01-19
 威尼斯官网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录像带、看世界杯转播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的时代。大家都被创新的狗在后面追着提不起裤子,但都在其中亲密无间其乐无穷。  八十年代,也是朱伟骑着自行车从一个作家家里,去见另一个作家的年代。本文写于十年前,是朱伟对南京著名文学杂志《青春》诞生之初的回忆。  40年过去,《青春

  威尼斯官网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录像带、看世界杯转播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的时代。大家都被创新的狗在后面追着提不起裤子,但都在其中亲密无间其乐无穷。

  八十年代,也是朱伟骑着自行车从一个作家家里,去见另一个作家的年代。本文写于十年前,是朱伟对南京著名文学杂志《青春》诞生之初的回忆。

  40年过去,《青春》仍然是年轻人的文学 李樯 《青春》词条 小海:青春作伴好还乡——忆话《青春》

  八十年代是一个文学繁荣的值得珍惜的时代。那时候,《人民文学》的发行量100多万,被称为“皇家刊物”,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一篇小说,就可以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而除了老品牌,上海的《收获》,全国级的大型文学刊物,北京文艺出版社1978年创办了《十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创办了《当代》。

  各省市那时基本都有三种文学刊物:省里办一本,省会所在城市办一本,省文艺出版社再办一本,这么多的文学刊物,东方不亮西方亮,哺育了无数文学青年,共同推动了文学繁荣。

  《青春》就是南京市文联办的一本市刊,江苏省文联办的刊物叫《雨花》,前五十年代就创刊了。南京市文联大约是1979年创办的刊物,起先叫《南京文艺》,1979年底才改名为《青春》。《青春》在八十年代初曾变成一本团聚最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作家的一个园地,当时红火到靠发行量挣的钱就盖了一个宿舍楼,编辑部每人都能分到一套像样的房子,当时真让我们艳羡不已。江苏还有一本大型文学刊物《钟山》,八十年代初它并不知名,1985年后才异军突起,取代了《青春》的影响力。

  刊物的地位,绝对与开明的主编、优秀的编辑有关。《青春》创办时的主编是斯群,一个有担当的新四军老,而两个当时最活跃的编辑,一个叫李潮,一个叫顾小虎。李潮是打成“”的著名江苏作家方之的儿子,韩东的哥哥。顾小虎则是江苏剧作家顾尔镡的儿子。记忆中的这两人,李潮个矮,表达能力远不及顾小虎;而顾小虎开口便有挑战性,更善表达,也更自负。

  《青春》1980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在当时影响挺大的小说:董会平的《寻找》。以今天的眼光,这篇小说是单薄、概念平庸的,它叙述下乡回城的一位女主角如何在老一代(以老干部的父亲为代表)与新一代(以八十年代大妹为代表)组成的现实中,怀恋自己插队落户的青春热情而坚持自己的寻找。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是一位女子,所以最初以为就是一位女作者,见了面竟是一个爱思辨,颇显深沉的小伙子。

  《青春》当时真正让我敬佩的是李潮,因为顾小虎不写小说,我总觉他激烈的言表有天马行空感,而李超是在1980年写出了一篇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的《面对共同的世界》的。这篇小说的框架,是为表达他的思辩的——一个服毒的花季姑娘与一个酒精中毒风烛残年的老人同时面对死神,一个要死,一个要活,该活的想死,该死的想活。死神让他们各自申诉,于是就构成了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当时的李潮给我的震撼是,他通过那个看透世事的老者,已经告诉了我这样的认识论——

  人类本身和历史是一幅苏里柯夫的油画,凑近看,到处是杂乱的笔触、肮脏的色彩,只有你退远一看,才能知道这画是多么壮丽、和谐,那些脏得不得了的色彩才发出亮光,像要飞起来一样。

  自私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和人类前进的动力。像一堆蚂蚁搬食物,各自都向自己身边拉,结果是自私和自私互相抵消,只留下一个共同前进的合力。现在不是人们太自私了,而是社会对自私的利用、认识和调谐太无能了。

  而那个姑娘认识老人的认识论也有意思,她认为,老人像是一个“解剖师”:剖出的筋络、骨头、血管,这样就把活生生的人了,生命、个性、灵魂都被分解成一条条,变成一堆生理构造与形态组合,在了人的整体之后才超越了生命的重量。

  最后,死神认为,两人共同的错误是,都要逃避人生的痛苦——姑娘是因逃避痛苦才要求死,老人是因逃避痛苦走向超脱才知足常乐,要求生。死神说,痛苦之所以不能离开人类,恰因痛苦净化了人类——“使你们人类产生了伟大的诗篇,不朽的音乐,灿烂的历史”。结尾呢?死神让姑娘带着老人的灵魂回去,让年轻、被伤害的灵魂休息。为什么呢?因为“世界的不幸常常就是合理的往往不合适,合适的往往不合理”。

  于是姑娘被改变了,她因世故而能幸福地活下去了,而因为肉体太年轻了,它拖着衰老的灵魂在跑,使得灵魂难以把持自己。小说结尾是呼吁:“让社会更年轻一些吧”。

  我还记得不知是否1980年的初春,在太湖宾馆办《青春》笔会,江苏所有跃跃欲试的青年作家欢聚一堂,顾小虎、李潮、董会平、周梅森,一个接一个上台慷慨陈词,唾星四射。我们在湖上泛舟,到处都回避不了兴奋堆砌的名词与激烈的争论。那才是一个青年蜂拥的社会呵。

  但后来,《青春》的衰落似乎很快,我不能分辨衰落的原因是否与顾小虎、李潮的锋芒毕露受挫有关,1983年之后,似乎这个刊物那种耀眼的年轻气息忽然一下子就没有了。之后,李潮与顾小虎的就好像在文坛消失了。八十年代后半期,江苏作家中苏童与叶兆言开始出人头地,然后就是韩东、朱文、毕飞宇了。苏童的作《第八个是铜像》应该是发表在《青春》上的,那时他是北师大中文系的学生。

  顾小虎与李潮现在哪里?曾问过江苏的朋友。答曰,顾小虎还在南京,不过只热衷于围棋,对文学早就没兴趣了,李潮则到深圳成了一个汽车周刊的主编。一个曾经那么钟爱于哲学的人变成了真挚热爱汽车的人,这中间横跨了什么呢?我不知道。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城堡》《被遗忘的一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